周评:宏观经济下滑,预计螺纹钢价格冲高回落
周评:宏观经济下滑,预计螺纹钢价格冲高回落
第一部分 上周回顾
品种 |
7月17日 |
7月24日 |
周涨跌 |
月涨跌 |
螺纹钢期货 |
2032 |
2028 |
-0.20% |
-7.86% |
线材 |
2140 |
2150 |
0.47% |
-4.02% |
热轧 |
1950 |
1980 |
1.54% |
-12.78% |
冷轧 |
2710 |
2620 |
-3.32% |
-12.08% |
锰坯 |
1850 |
1900 |
2.70% |
-2.06% |
矿石期货 |
360 |
359 |
-0.28% |
-15.33% |
焦炭期货 |
812 |
804 |
-0.99% |
-8.64% |
第二部分 宏观消息
一、美国可能在9月加息
根据Bloomberg在7月2日-8日的节目中做的调查显示,76%的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会在9月FOMC会议时进行第一次加息。只有6%的人认为会在10月,而10月的会议不会召开新闻发布会;10%的学者认为会发生在12月。
二、宏观经济在放缓,汽车行业步入寒冬
央行报告:需求不足致中长期贷款增速放缓
央行披露数据显示,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8.79万亿元,同比增长13.4%,增速比上季度末低0.6个百分点;1-6月份增加6.56万亿元,同比多增5371亿元。
从增量上看,企业及其他部门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加2.16万亿,同比多增2320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2.31万亿,同比多增1672亿元。
业内人士称,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上升,往往是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表现,企业的借贷主要用于满足流动性需求,而非长期投资。
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,造成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的原因很多,主要有几大方面:一是在经济下行阶段,企业自身中长期投资意愿受到压制,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相对温和;二是由于企业资质恶化,银行对发放中长期贷款有所顾忌,主动收紧中长期放贷闸门;三是在降息周期和短端流动性充沛导致的短端利率极低的环境下,不排除企业主动对负债期限进行调整,以短债代替长债。
中国经济放缓有多严峻?跨国公司告诉你
《华尔街日报》报道称,多家跨国企业本周在二季报中对中国区业务情况所做的总结表明,中国经济环境在二季度已经变得更加疲软,而不是企稳。这也就不难理解,为何中国官方公布的上半年7%经济增速更多地引发了海外人士的质疑,而不是惊讶。
一些公司近日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披露了中国市场的业绩,反映出中国经济放缓的严峻程度。惠而浦二季报称,中国的需求下降了 3%。伊利诺伊工具公司(Illinois Tool Works)称,公司二季度营收下滑了2%。美国联合技术公司(United Technologies)周二称,来自中国市场的奥的斯(Otis)电梯订单数量同比下降了10%,供暖、通风和空调订单也出现大幅下降。IBM周一公布的二季报显示,中国区营收减少了25%。软件制造商威睿(VMware)称,公司进驻中国以来首次出现明显的业绩放缓现象。
3。中国7月财新制造业PMI降至15个月最低
中国7月财新制造业PMI初值48.2,创15个月以来新低,
4.车企进入寒冬
寒冬继续 多家车企大幅减产
全国汽车销量连续三个月下滑,不堪重负的车企开始大幅减产,个别企业7月降幅高达40%。每年例行的高温假也从一周延长至至15天。做四休三,甚至做三休四成为常态。车企员工往年令人羡慕的双薪也成为历史。
4S店也因为库存积压而运转艰难,不得不向车企请求补贴。
据财新,一汽大众、上汽通用、长安福特等车企的7月产能都比原计划有较大调降,其中一汽大众7月减产超过3万辆,减产幅度接近30%;上汽通用北盛基地减产近万辆,减产幅度接近40%。
另有媒体披露,北京现代此前也已对生产计划作出调整,预计减产在10%以上。
6月国内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0.2%和2.3%,环比分别下降5.8%和5.3%至185.08万辆和180.31万辆。继5月环比下降5.6%和4.6%后,6月产销量双双回落到190万辆下方。
华尔街见闻网站此前提到,大众汽车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内地与香港的出货量同比下降3.9%至174万辆,这是该司2005年以来首次半年内在中国市场出货减少。
据财新,一汽大众4月、5月和6月的销量都出现大幅下降,降幅分别为14.7%、14%和25%,其中大众品牌6月同比降幅达34%。上汽通用4月、5月和6月的销量同比降幅分别为17.43%、9%和5%。
寒流之下,不少库存积压的4S店也面临倒闭潮,多家汽车厂商不得不对4S店进行补贴。本月,大众、宝马和丰田公司纷纷同意向其中国经销商提供补贴,以弥补他们今年早期的损失。奥迪则向中国经销商提供12亿元金融援助。
二、股市:国际不看好,政府想退出
国际看法:多头转向: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改变对中国市场看法
周四该公司赶紧发表声明澄清了自己并未看空中国。
“我们对中国的看法已经改变了,”桥水公司创始人、亿万富翁雷•达里奥(Raymond Dalio)在本周发给客户的一份纪要中写到,“现在没有安全的地方可以进行投资。”
桥水公司管理的资产达到1690亿美元,其对全球宏观经济趋势的把握在业界享有盛名,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,桥水公司依然获得收益,而大部分同行损失惨重。
1.官媒集体吹风 养老金入市方案或临近出台
人民日报今日发表题为《养老金入市,积极改革就会稳妥》,
新华社昨日发表了题为《百姓养老钱将怎么投?》的文章,
值得注意的是,周二经国务院批准,山东省确定将1000亿元职工养老保险结余基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作,分批划转,目前第一批100亿元已划转到位,其余基金正在归集,成为继广东之后又一个将养老金委托给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省份。
《证券时报》称,从地方养老金账本来看,北京、浙江、江苏、山西是后续最有条件将养老金委托给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的4个地区。
中国债市开门迎客 但外资仍在犹豫
中国已经下定决心开放6.4万亿美元规模的债券市场,取消了诸多外资的门槛,但目前来看外资仍在犹豫。外资持有的中国在岸债券不足总量3%。
7月14日,央行发布《关于境外央行、国际金融组织、主权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关事宜的通知》,进一步放开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,审批制改为备案制。通知还放开了投资额度,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可自主决定投资规模,利于扩大投资意愿,交易品种也进一步拓宽,境外机构不仅可以参与现券、回购,还进一步扩展至借贷、远期、利率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等交易。
不过,分析认为海外资金大规模流入中国债市还需时日。澳新银行表示:“该计划落实需要时间,在股市暴跌之后,许多机构对于中国资产仍然非常谨慎。”而且美联储的加息预期也增加了投资者的担忧。
截止2015年1季度,境外机构等持有人民币债券资产7128亿元,仅占银行间债券总量之比2%左右,远低于新兴市场国家在资本项目开放初期的债券市场平均开放度8%左右,也大幅低于当前新兴市场的债市开放度13%。
7月19日:财政部副部长:本轮股市动荡已基本结束,关键是干预措施如何退出
7月20日证监会紧急澄清:关于研究维稳资金退出方案的报道不实
7月23日人民日报:金融临时应急管理措施要择机退出
证金:未卖出任何上市公司股票
对于有媒体关于“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减持伊利股份”的报道,比7月9日当日足足少了1.08亿股。
融资客归来:两市融资余额涨幅创七周最大
。6月18日以来,随着市场回调所带来的杠杆资金的破灭,前期快速增长的两融市场也随之出现直线跳水态势,两融余额从2.27万亿元的高位连续、快速回落至1.2万亿左右。7月9日随着市场止跌,两融余额开始逐步企稳,上周基本稳定在1.4万亿左右。
截至昨日,沪深两市合计融资余额为1.46万亿元,较前一天(7月22日)增加190亿元,连续三日回升,自7月9日低点以来,回升1%。
5.中国资本到底流出了多少?
外管局:上半年无持续大规模的资本外流 二季度外流压力减弱
摩根大通,过去5个季度,中国资本外流达到5200亿美元,抹去了2011年以来吸收的全部外来资本;仅今年二季度,投资者就从中国撤出1420亿美元。
摩根大通还算保守的,看看高盛的预估吧:
如果我们再加上二季度贸易盈余1400亿美元,当季资本净外流约2240亿美元,较一季度显著增加。但是即使我们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整,二季度资本净外流规模可能仍然达到2000亿美元左右,较一季度有所加速,规模也是史无前例的。
现在再来看看中国持有的美债情况,中国近期是否加速抛售美债呢?
根据美国财政部上周公布的数据,中国似乎已经停止抛售美债,而且中国持有的美债还增加了70亿美元至1.2703万亿美元,为2014年5月以来最高。
然而,金融博客Zerohedge称,看中国的美债持有量不能忽视由比利时代持的美债,因为中国自从2013年底就开始通过欧洲清算中心买卖美债。
也就是说,中国从3月到5月名义上增加了470亿美元买债后,实际抛售美债955亿美元。
第三部分 行业消息:必和必拓还在增产
必和必拓继续提高铁矿石产量
必和必拓最新公布的产量报告显示,2016财年的产出将增长6%至2.47亿吨。
该公司今年二季度季度铁矿石产量为6009万吨,同比增6%,环比增2%,2015财年(截至2015年6月30日)全年产量增14%至2.33亿吨,达创纪录水平,超过原定目标。FMG二季度C1成本降至22.16美元 已完成扩产计划
第四部分 小结:预计本周现货价格冲高回落
* 主要理由
* 1.国内宏观经济继续下滑
* 2.美元加息预期更加强烈,大宗商品受压
* 3.铁矿石预期更加差。
* 4.社会库存下降短期内难发挥功效。